回族日常用语词典

huizurichangyongyucidian回族日常用语词典

 

 

A
阿里巴巴 《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主人公。现代阿拉伯语多指“穷人”和“贼”。

阿里爸爸 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也是穆罕默德逝世后阿拉伯帝国第四人正统哈里发。阿里爸爸是穆斯林们对他的尊称。

B
把把 回族穆斯林群众中自称为得道者。回族穆斯林把用吹,念,按摩或其他独特的方式给人看病(多为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也称做“把把子”。

拜节 回族节日习俗。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民把在开斋节或古尔邦节期间的走亲访友,称作“拜节”,以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逢年过节的“拜年”区别开来。拜节除亲友互相拜访之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女儿们都要带上礼品看望岳父岳母。拜节讲究赶早,否则被认为是心不诚。回族俗话说:“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

拜毯 又称“礼拜毯”。回族宗教用品,为穆斯林礼拜时的铺垫。亦称“礼拜垫”,“拜垫”,“拜子”。一般家庭用长约1.5米,宽约 0.6 米;清真寺大殿内的拜毯长约 6-10米,宽约0.6米。拜毯的质地一般为羊毛,棉等,图案多为清真寺圆顶或几何图形。

摆嫁妆 回族婚俗。即用于婚礼上的说唱,又叫“錶针线”,“说针线”。拜嫁妆一般在婚礼当天进行,新郎新娘按回族习俗举行过婚礼后,新娘要将陪嫁的嫁妆及亲手做的针线活(鞋,帽,袜,被套,枕套等)摆放在院子当中,让大家观赏,评品。这时,娘家专门请来的摆针线的人(男性,女性都有,男性一般叫“说家子”或“唱家子”,女性一般叫“巧姐儿”),便开始用顺口溜的形式给大家摆嫁妆,内容多为夸讚女方娘家大方,新娘心灵手巧等。摆嫁妆词一般幽默风趣,以增添喜庆的气氛。如一段80年代中期的摆嫁妆词这样说道:铜锤子,铁剪子,亲家奶奶的脚片子;黄的是金,白的是银,亲亲热热一家人;又娶媳妇又得财,又得袜子又得鞋(念“亥”音);大立柜是顶天的,梳粧檯是镶边的;一边搁的是电视机,一边挂的是呢子衣;丫头高兴小伙子喜,你亲我热到一起。

搬阿訇 回族宗教礼仪习俗。即清真寺聘迎开学阿訇的仪式。由于清真寺的阿訇多为聘任制,任期届满后,若不再续聘,则称为“散学”,若另聘新阿訇,则须有本方穆斯林们同意,并派人携带礼品前往邀聘。应聘后全坊穆斯林择日迎接,迎接日举行专门仪式,在清真寺内诵经讲瓦尔兹,设宴,以示庆贺。这种迎接的仪式就叫“搬阿訇”。

板桥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派哲赫忍耶门宦道堂之一,始建于1943年。因以宁夏金积堡板桥(地名,在今吴忠市西南5公里处)为传教基地,故名。

邦家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已经”,“大约”等意思。如:他早上起身走的,现在是下午四点钟了,邦家快到了。

邦克楼 清真寺配套建筑。即立于清真寺礼拜大殿前两侧的塔形建筑。高于清真寺,是清真寺用以召唤穆斯林们礼拜的处所。

包油香 回族习俗。回族每逢过节或过乜贴,都要炸油香(油饼),并将熟肉削成薄片,放在油香上,也叫“包份子”,分送清真寺驻寺人员及左邻右舍。回族民间有“马奶奶的油香----大份儿”的歇后语。

保爹保妈 回族旧时生育习俗。一些缺孩子(或只缺男孩或只缺女孩)的人家,在孩子出生满月后,要在近邻中找一家家风较好,子女健康的人家,请其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当“保爹”“包妈”,以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长。而被保的男孩便被称作“保乎”,女孩便被称作“保姐”。

北山门宦 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哲赫忍耶门宦支系之一,因以甘肃张家川北山的宣化岗为传教基地,故名。

北庄门宦 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虎夫耶门宦支系之一,因该门宦创始人为甘肃东乡北庄人,故名。

本等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本”念四声。即“本事”,“能力”之意。如:你有什本等,还想当师傅?

便宜 宁夏回族日常用语。“便”(bian)念三声,即“便利”的意思。如:你就不要回了,在我家吃饭吧,饭菜都便宜着呢。又有“准备好了”的意思,如问:你准备得怎样了?答:便宜了。

波来盖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膑骨,俗称膝盖。

波斯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这种书体是伊斯兰教传到波斯地区后,波斯地区的人们在书写经文时,既遵循了“库法体”的风格,又喜欢延伸拖长的笔法,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风格。这种字体体态娇美,流畅自然,被称为波斯体。

拨排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意思同“定然”。回族穆斯林认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真主安排和引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这场灾难是真主的拨排。

薄葬 回族丧葬习俗,也是穆斯林丧葬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不论贫富贵贱,一律用白布裹尸,不许殉葬,陪葬;厉行节约,葬礼从简,不许以“孝”为藉口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

C
踩生 回族生育习俗。又叫做“踹生”,回族民间认为,婴儿出生后,谁先第一个进入产房,婴儿的性情,气质就像谁。故婴儿出生后,除医生外,一般人不得入内。若是男婴,则在家人或亲属近邻中选择一个聪明,诚实,勇敢,又作为的人第一个踏进产房;若是女婴,则选择一个温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进产房。这一习俗被称作“踩生”。

参机密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参悟”,“思考”等意思。如:真主创造了万事万物,我们应该参机密。

参悟 回族伊斯兰教认主学术语。原意指对某一事务进行深入的探究,已达到真知,后专指穆斯林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推究以证实真主的存在。回族伊斯兰教的戛德忍耶派更把参悟作为一项静修功课,以此作为近主的方式。回族谚语:一时的参悟,胜过千年的功修。

仓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仓念三声,特指“作客”,“走亲戚”。如:你农閒的时候,到我家仓仓。两个舱连在一起说时,第一个念三声,第二个念轻声。

抄花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特指乞丐,又引申为不会过光阴,奢侈浪费,无所做为之意。回族谚语:抄花子搁不住隔夜食(即不善积攒,存不住东西之意)。

朝罕志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朝觐。

彻里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经常,如:他自从干上推销员的工作,彻里出差在外。

扯磨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聊天,閒谈。如:他们两人几年没见了,今天扯起磨来没完没了。

扯心 回族日常用语。即牵挂。如:儿女外出,父母扯心着呢。

逞精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逞能。如:这娃子逞精说要当演员呢。

抽子 即用麻或布织成的袋子。如用来装麵的叫麵抽子,用来装米的叫米抽子,用来装乾粮的叫乾粮抽子等。有的地方把衣兜也称做抽子。

辞学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清真寺阿訇任期届满后,借开斋节或古尔邦节举行节日会礼之时,向本坊的高目将自己在主持清真寺教务期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之后当众宣佈辞职。这一仪式叫辞学。

出色俩目 回族礼拜用语。礼拜结束后,全体穆斯林口诵“色俩目”并将头先转向右念一遍“色俩目”,然后再转向左念一遍“色俩目”。这种仪式就叫做“出色俩目”。

传月 回族穆斯林斋月用语。即看见新月后相互传达见月的消息,已确定封斋,开斋的时辰。

穿卡凡 回族丧葬习俗。即亡人去世后,要按宗教礼仪为其作大净(着水),再按程式用卡凡布包裹亡人的躯体。

穿衣挂嶂 回族宗教礼仪习俗。即满拉毕业典礼仪式。清真寺满拉学完了规定的教材,并具备了独立宣教和主持教务的能力,品学兼优者,经过考核,达到了胜任阿訇的学歷,即可毕业,表示他已经取得了阿訇的资格,从此以后可以被各清真寺聘请开学。毕业时,本坊教民们给他做一件绿色长袍穿上,并给他戴上阿拉伯式缠头巾,肩上搭上被面子,邻近的寺坊也送来贺幛等以示祝贺,俗称“穿衣挂幛”。

D
搭救亡人 回族丧葬习俗用语。即在亡人的忌日,为亡人举行的纪念活动。如为亡人干尔麦里,请阿訇到家中来过乜贴,亡人家属向阿訇或孤寡贫穷者散乜贴等,都被视做“搭救亡人”的行为,意味着祈求真主在后世饶恕亡人生前的过错。参见“搭救”。

尔麦里 阿拉伯语的音译 又译做“阿曼里”,“尔买里”,意为“善行”,“善事”“善举”,引申为伊斯兰教功修的代称和符合伊斯兰教义的善事。包括一切有利于社会群体的慈善事业和行为。中国回族伊斯兰教门宦制度形成后,尔麦里又引申为一种特殊的功修形式,在功修中,穆斯林们用特定的音调念诵《古兰经》,讚美穆罕默德圣人,并围桌跪圈,为亡人祈求饶恕,为活人祈求平安。清真寺,道堂,拱北以及穆斯林家庭都过尔麦里。一般逢宗教节日,先知的生辰纪念日,苏反闸宦导师及亡人忌日或为活人祈求平安等,都要举办尔麦里,称为“干尔麦里”或“过尔麦里”,如:今天是我父亲的年份,家裏过尔麦里。又如:那座桥被洪水衝垮了,你义务修好了,你确实为众人干了一个好尔麦里。

打梆子 唤礼的一种形式。伊斯兰教的唤礼应倒是高声召唤的,但由于中国过去清真寺一般都比较简陋,加之清朝廷对回族伊斯兰教采取压制政策,致使清真寺不敢高声唤礼,而采取民间巡夜打更的形式,用打梆子代替高声唤礼,一直延续了下来。打梆子一般一天三次,晨礼前,晌礼前,晡礼前。80年代以后,清真寺的唤礼有高声召唤,放高音喇叭,敲钟,打梆子等多种方式。如:寺上打梆子了,快上寺走。

打算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又称“清算”,特指真主在后世使人復活,然后对其善恶进行审判的过程。信仰末日復活,接受审判,受打算,受赏罚是伊斯兰教“伊玛尼”的组成部分。回族谚语:要想后世打算轻,今世必须积善功。参见“报应日”。

报应日 阿拉伯语的意译。又译做“末日”“清算日”。即真主对人所做所为的最终审判和总清算之日。

大蓝贴金 回族装饰用语。即以蓝色为底,上嵌(印,烫)金黄色阿拉伯文饰。这种色彩搭配,多用于经书及清真寺内外匾额。

大了 “了”念liao(三声)音。回族宗教信仰习俗。苏非派穆斯林记主赞圣的仪式,每逢重要宗教日期,苏非派回族穆斯林都要干尔麦里赞圣,赞圣的仪式中有一大段赞词称为“大了”。这段赞词在《麦达耶合》后半部分。在大了前先念《古兰经》全文至第92章,在大了时接着将《古兰经》第93章念到114章末,遂开始念赞圣辞,这些赞圣大了词中包括记主赞词,部分《古兰经》选段,赞圣词等等,将这些经文和诗文的赞圣词诵读完结后,做一个“杜哇”(意为“祈求”,“祈祷”)大了仪式即完成。大了多在清真寺裏念。

大绿贴金 回族装饰用语。即以绿色为底,上嵌(印,烫)金黄色阿拉伯文饰。这种色彩搭配,多用于经书及清真寺内外匾额。

大尔德 回族节日名称。即“古尔邦节”(穆斯林三大节日之一,伊斯兰教规定,教曆每年12月上旬,符合条件的穆斯林都要前往麦加朝见,并举行宰牲仪式和庆典活动。)

大肉 回族对猪肉的讳称。

大油 回族对猪油的讳称。

大罪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专指以物配主,相信巫术,悖逆父母,活埋婴儿,无故杀人,男盗女娼,放高利贷,侵吞孤儿财产,临阵脱逃,诬陷贞女,製造伪证,饮酒赌博,吸毒等行为。

道堂 中国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各门宦传教基地。道堂一般多设在教区或有“拱北”的地方。是各门宦导师培育门徒,发放口唤,过尔麦里,办苏非功课的场所。道堂内一般都有管理人员,有的道堂还配有阿訇,管理委员会,会计,保管,勤杂人员等。道堂的宗教财产属于全体教众。西北最有影响的道堂有:鸿乐府道堂,板桥道堂,花寺道堂,官川道堂等。

道祖 回族苏非派穆斯林对其第一代导师的称谓。由于歷史上苏非派实行的师徒相授的宗教传承制,故道祖具有精神领袖的地位,倍受教民尊敬。

倒油 回族丧葬习俗用语。即一种纪念亡人的简单的仪式。

倒灶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倒楣,垮臺,糟糕之意。如:好端端一个国营企业,让几个贪官折腾得倒灶了。

得济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得”念“dia”(三声) ,即得好处,受益。一般多用以指父母得到儿女的孝顺。如:我的子女都孝顺得很,我们老俩得上济了。

点香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穆斯林每逢礼拜,过尔麦里,过乜贴,赞圣,都要点香,意在正气压倒邪气,并以此清洁圣殿场所和居室。一般点燃1炷或3炷,但一个香炉最多只插3炷。为了与其他宗教烧香磕头区别开来,忌说“烧香”,而说“点香”。

吊庄 即由别处整体搬迁而来的新村庄。这一称呼说出现在民国年间的泾源县,引颈原先的一些村子是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被清朝廷强迫由陕西渭南整体搬迁而来。后来另一些村子又因逃避战乱而由甘肃的静甯,庄浪一代整体搬迁而来,被称为“吊庄”。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为改变南部山区贫困面貌,有计划地将那些严重缺水的贫困地区的村庄整体搬迁到引黄灌区,这些被搬迁来的新村庄也被称作“吊庄”,这一计画被称作“吊庄计画”。

吊罐 回族穆斯林大净(沐浴)器具。因伊斯兰教要求大,小净要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可重复使用,故洗大净使时用吊罐或吊桶。吊罐腹大底小,口小于腹而大于底,上口沿有两个卷耳,以穿绳吊挂。底部中央留有小孔,装水时以木塞或麻绳塞之,沐浴时将其拔掉。吊罐过去多为瓦器或陶器,个别也有铜,铁製品,现在多为塑胶製品。农村回族民居都设有专门的沐浴房,地上摆着汤瓶,空中悬挂着吊罐。屋内有水槽使下水通往房后。

迭故耶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故意的,有意识地。如:你明知道那样做不对,迭故耶子去做。又常简化为“迭鼓子”或“迭鼓耶”。

跌年馑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遭受自然灾害,如:1962年跌了年馑,粮食大减产。

订婚:回族婚俗用语。又叫“定亲”“定茶”。当男女双方都同意这门婚事,便择吉日,一般为主麻日(星期五)。男女家裏要备办一定的羊肉,牛肉以及鲜鱼,衣物,包5-20对糖茶,乾果包,又叫“封子”,用红纸书写两张阿文名帖,有清真寺阿訇或媒人亲自带领送到女方家去。女方家裏收下礼物并设宴招待来宾,同时回送男方一些礼物,这门婚事便定了下来。一般来说,一旦订婚,是不能随意反悔的。

定果碟 见“果碟”

定亲 见“订婚”

E
尔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仍的意思,也常说做“撂”。

尔德节 回族节日名称。又有“大尔德”和“小尔德”之分。回族穆斯林所称“小尔德”是“开斋节”。“大尔德”是“古尔邦节”。

耳性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记性”。回民认为不改坏毛病的原因是没有听进教诲的结果,因此把不记事叫做“没有耳性” 。引申为“坏毛病”,如:给你讲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耳性。

二凉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慢性子,马大哈,粗心大意。如: 眼看到了节骨眼上,那人还不慌不忙,真是个二凉。回族歇后语:戴草帽喝凉水----二凉。

F
发麻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意为:“非同一般”,“不寻常”。多指阔气,排场,昂贵等。如:那人做生意赚了大钱,家裏发麻得很。又如:东西虽好,价钱太发麻了。

法图麦节 回族节日名称。法图麦生前仁慈贤慧,多有嘉言美德故事传世。据传,法图麦病故于西元632年伊斯兰教曆6月15日。为纪念法图麦逝世,回族穆斯林妇女们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请阿訇诵经,赞主,赞圣,讲述法图麦的品德和事蹟,捐献乜贴等,有的还自愿捐钱捐粮做豆粥,清全坊男女一起来吃,叫过法图麦节。俗称“法图麦太太节”,“古太太节”等。

法图麦忌日 西元632年,穆罕默德圣人归真之后6个月,法图麦因悲伤过度而病故。关于其病故的时间,说法不一,一说在斋月的后4日;一说在斋月的14日;一说为穆罕默德归真后3个月。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一般都按照各自确定的日期举行纪念活动。回族穆斯林将其忌日作为节日,叫“法图麦节”。

坊 即“教坊”

费达 即赎金。见“转费达”。

坟堰 回民对坟墓的称呼。“堰”念轻声。回民的分高出土地平面部分呈长方形。回族歇后语:坟堰上打哈欠-----枉张的口。

封斋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又叫做“把斋”“斋功”“闭斋”。阿拉伯语,波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法规定,凡穆斯林男12岁起,女9岁起,必须在伊斯兰教曆每年的9月封斋1个月,即每天于东方发白前进食,日落后开斋,白天严禁饮食。

封子 宁夏回族婚俗用语。即红白糖,茶叶,果乾,红枣,桂圆等礼品包。如:明天订婚,要给亲家堡封子。包封子即特指定亲送往女方家的红白糖,茶叶,果乾,红枣,桂圆等礼品包。一般要包5-20对左右。

副朝 伊斯兰教法规定的朝见(正朝)时间之外的任何时间到麦加的朝见活动。

副功斋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穆斯林因虔诚或许愿而自愿履行的斋戒。如斋月前两月封斋;一些地方因天旱求雨而举行的斋戒等等。副功斋不属于主命斋,不履行副功斋无罪。

浮层 见“浮情”,指现实的生活世界。

浮情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又称“浮层”,指与宗教生活相反的世俗生活。回族穆斯林们认为,要获得较深的宗教功修,除要有坚定的信仰之外,还要求不能太重浮情,贪恋世俗的名利地位和荣华富贵。

G
盖头 回族妇女头饰。回族穆斯林妇女遮盖宗教教法所禁露的法体的长头巾。伊斯兰教法规定,妇女除手足外,其他一律属于应遮盖的羞体。盖头是阿拉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规定妇女应用盖头和面纱遮盖羞体以防止邪恶。中国回族穆斯林妇女的盖头脸部遮至额头,背后垂至近腰处。并且以年龄和婚姻状况的不同分为三种颜色:老年妇女多戴白色;已婚妇女多戴黑色;未婚姑娘多戴绿色。

盖碗茶 回族茶俗。盖碗亦称“盅子”。由茶讬,茶碗,碗盖三部分组成,又叫“三炮臺”。回族喜欢喝盖碗茶,有红糖砖茶,白糖青茶,五香茶,八宝茶等。一般以八宝茶为常见,茶碗内放入茶叶,红白糖或冰糖,枸杞,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乾,果乾等。喝时用讬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动茶叶使茶料入味,故又叫“刮碗子”。然后用嘴吸着喝。回族谚语: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茶要刮呢。

盖碗子 回族茶具。回民把盖碗又叫做盖碗子,见“盖碗茶”。

干办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指平时的礼拜,封斋,施捨等宗教功课。回族谚语:望想天堂,何不干办,心忧地狱,何不行善。

乾粮馍 回族传统麵食。以宁夏同心的乾粮馍最负盛名。乾粮用纯麵粉製作,不加任何佐料,面和好后,用慢火烙成,风味独特。乾粮馍有不易发黴,易保存等特点。

赶乱乱子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打扰,凑热闹。如:我正忙着呢,不要来赶乱乱子。

羔羔 西北回族日常生活用语。A.乳头,乳房。一般用于妇女哺乳婴儿的时,如称小孩吃奶为“吃羔羔”。B对婴儿的昵称。

搞亏欠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指做事好计较,喜欢讲价钱,讲得失,不大度。如:你每做一件事都要跟别人搞亏欠。又常说做“讲亏欠”。

个煎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心烦,心情不好。如:我最近心裏个煎得很。“个”念轻声。

割礼 伊斯兰教礼仪,俗称“割包皮”。

歌德尔之夜 歌德尔之夜在斋月的第27日晚(也有认为在26,27,28日中的一日还有认为在斋月最后3天中的其中一日),这一夜教众在清真寺礼完“宵礼拜”后,整夜不眠念经赞圣,祈求真主的回赐,回族穆斯林们又称为“守夜”或“坐夜”。又因先知穆圣曾说斋月下旬为真主宽恕众生,解救亡灵的日子,故回族穆斯林又把该夜称为“大赦之夜”。

给口唤 见“口唤”。

刮亮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清洁,乾净,光亮的意思。如:这间屋子收拾得真刮亮。“亮”念平声。

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诵读”。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宝命真经”等。《古兰经》有55种名称,“读本”,“光”,“真理”,“智慧”,“啟示”等为穆斯林所常用。《古兰经》分“麦加篇章”(即穆罕默德迁徙麦迪那之前真主啟示的)和“麦迪那篇章”(即穆罕默德迁徙麦迪那之后真主啟示的)两大部分,共30卷,114章,6000多节,内容包括信仰,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歷史故事,格言等,非常丰富。是由穆罕默德圣人在传教的23年(西元610—西元632年)过程中,陆续传佈的“真主的啟示”,并由穆斯林中的圣门弟子们背记或记录在兽皮,石板,椰枣叶上,散存多处,最后在穆罕默德归真后被搜集,整理,订正而传世的,《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第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献,其文辞和韵律雅逸优美,被称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在阿拉伯思想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古尔阿尼 即“古兰经”。

古尔邦节 回族节日名称。“古尔邦”,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牲”。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意为“献牲节”。是中国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之一。又叫“大尔德”,“忠孝节”等。伊斯兰教规定,教曆每年12月上旬,符合条件的穆斯林都要前往麦加朝觐,并举行宰牲仪式和庆典活动。相传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辛夜间梦见真主命他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献牲,以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但当易卜拉辛把刀架在伊斯玛义的喉咙上时,真主派天仙背来一隻黑头作为献牲,代替了伊斯玛义。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进行宰牲仪式。中国回族在节日之前,便选好了要宰的牲畜,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骆驼,牛,羊都可,但以羊为多,宰前3天内不喂杂食,只喂清水以清肠胃。古尔邦节这天一大早,清洁屋舍,洒扫点香,并沐浴净身,男性前往清真寺举行节日会礼,女性在家炸油香,子等节日食品。会礼之后,请阿訇到家裏来举行宰牲仪式。所宰之牲,须体壮形美,所宰之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用于教门,如请阿訇到家过乜贴等;一份济贫舍善。

孤盖 即踝骨,也叫“孤拐”。回族谚语:子女不孝,舅舅要修孤盖(即体罚教育)。

管媒 回族婚俗用语。即当媒人,为男女双方牵针引线。回族对媒人非常尊重,有“管七个媒可以进天堂”之说。

果碟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 回族穆斯林过节,过尔麦里,请阿訇到家中举行宗教仪式后,即请吃饭。在饭菜之前,与盖碗茶同时,一般都要先上一碟水果或乾果,如苹果,甜瓜,西瓜桃,杏,葡萄乾,核桃仁等,一般为七样,称为“果碟”。所上水果要切成牙或瓣。事先商定果碟品种,叫“定果碟”或“摆果碟”。果碟是过去贫穷的穆斯林拿得出的最好的食物,被称为“穷人的宴席”,“穷人的圣餐”,也是过尔麦里和过乜贴时最先上到桌子上的食物。

过七 回族纪念亡人的习俗。又叫“亡人节”。一般从人无常的当日算起,家人每七天要举行一次悼念活动。共五七,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有些地方重视“头七”,“头七”规模较大;有些地方重视“三七”,“三七”规模较大,称为“大七”。而其他几七为“小七”。四十天内,每天早晚都要走坟。过七还要宰牲,炸油香,请阿訇及邻居,亲戚到家裏来念经,有的还为亡人举行“了经”仪式。也有个别教派的穆斯林不过七。

过四十 回族纪念亡人习俗。回族穆斯林认为,亡人去世后,其鲁合(灵魂)仍在家裏,到了四十天,亡人的鲁合就要走了。家裏人要在四十日这天,要为亡人过。。贴,其仪式与过“大七”相同。“四十”一过,近七结束。

归回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死亡。回民忌说“死”,认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后的光阴才是永恒的,人是真主所造,去世乃是回归真主。归回就是回到真主那裏。如:何大爷无常在主麻上了,这是他老人家的好归回。

归真 回族穆斯林对死亡的又一种称呼。即死亡乃是回归真主,返本归真之意,又称做“归主”。回民忌说“死”。回族穆斯林认为,人的逝世只是肉体的消失,而人的鲁合(灵魂)是不死的,复命归真,去世者若是一位有声望的穆斯林,一般便多称为归真。如:马阿訇他老人家归真了。

跪经 回族穆斯林宗教礼仪。当阿訇在诵读《古兰经》或赞圣词时,家裏人或教众都跪在地上倾听,诵经毕,一起接杜哇结束。

公文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为奥斯曼宫廷书写官方文书的书体,故名。公文体豪放飞逸,奇丽古媚,具有神形兼备的特点。写好公文体很不容易,需要进行长期刻苦的临摹练习。

H
哈答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不拘小节,心计不多的人。如:他是个哈答子,你也就不要太计较了。

亥 即猪。回族忌猪,若是十二生肖属猪,便都称为“属亥”的。

汉经 即用汉文翻译的伊斯兰教经典。如: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出版的那部《古兰经》是汉经,由马坚教授翻译。

好日子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吉利的日子。回民所谓的好日子一般指星期一,星期四,主麻日(星期五)及回族节日。好日子多是办喜事,举行庆典的日子。相传星期一是穆圣降生日。星期四是真主创造天堂的日子,也是穆罕默德解放麦加的日子。主麻日和回族节日则是众穆斯林聚礼,会礼的喜庆之日。

厚成 回族婚俗。又叫“厚道”。新娘在举行婚礼当天,无论什么季节,都要穿红色棉袄棉裤,寓意希望男方日后要厚待自己。若穿着单薄,则又受男方“薄情寡意”之嫌。会受到亲友们的指责。

后开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主张在斋月期间,举行“昏礼”后再开斋用饭。

后世 阿拉伯语“阿黑热提”的意译,即人去世后灵魂所在的世界。回族穆斯林认为人有两世,即今世和后世,今世是短暂的,后世才是长久的。活在今世,必须为后世着想,要尊主行善。回族谚语:今世是春天,后世是秋天,春不种而望秋收,犹如旱地行船。

和学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模仿,比划之意。如:他把昨天与甲方谈判的情景给我们和学一遍。

贺学 回族宗教礼仪习俗。即清真寺开学阿訇到任以后,大家前往清真寺去祝贺。如:我们今天要为丁阿訇贺学去呢。

黑石 麦加禁寺内的圣迹之一,为克尔白东南角墙上镶嵌的一块褐色的陨石。亦称为玄石。传说此石系古代先知易卜拉辛父子修建天方时在附近的艾布·古拜斯山所采。西元632年,穆罕默德率众到麦加克尔白举行辞别朝觐时,曾巡遊了天房并抚摸和亲吻了黑石。从此黑石被穆斯林们视为“神圣之石”,抚摸和亲吻黑石也为世界穆斯林朝觐时所遵行。

黑子 回族对猪的讳称。

护苫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是指真主对人的保护。如:我求真主护苫,免受恶魔唆使。

花押 阿拉伯书法名称。这种书讲究结字造型,因形体花俏,形象而得名。

换水 即洗“大净”。

谎溜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经常撒谎的人。如:你不要听他说,他是个谎溜子。

回爹蛮妈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父亲是回族,母亲是其他民族。回族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唐代以后因经商或战争而东来的波斯,中央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主要是男性),与中国当地其他民族(主要是女性)通婚组成家庭。

回回 中国56个民族之一,又称为“回族”,“回民”。在中国歷史上,宋代以前所谓“回回”,指7世纪以来唐人所称的“回鹘”,“回纥”;南宋以后所称“回回”,泛指西域穆斯林国家及民族;元代以后的“回回”指大批迁居中国的西亚,中亚等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穆斯林;自明代以后,“回回”一词则专指在中国境内定居通婚繁衍的,并因信仰伊斯兰教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和和风俗习惯的人们的共同体,也即今天的回族。回族谚语:回汉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回回曆 即伊斯兰教曆,也称为希吉莱曆。为太阴曆。太阴曆以月球绕地球1周而又与太阳相会为1年,1年354日8时48分34.092秒。一年12个月,单月大30天,双月小29天,尚余8时48分34.092秒,故置闰,大约3年一闰。

回回帽 见“礼拜帽”。

回回名即“经名”。

回教 即伊斯兰教。中国明清及民国年间的史籍对伊斯兰教的称谓,又称“回回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6年起,一般不再称为“回教”,“回回教”而改称伊斯兰教。见“伊斯兰教”。

回族 见“回回”。

会礼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回族伊斯兰教对每年两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集会礼拜的专称。

鸿乐府道堂 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哲赫忍耶学派较有影响的门宦道堂之一,始建于1922-1923年间,在今宁夏吴忠市金积堡镇西约5里处。这裏曾经是19世纪70年代西北回民起义的中心。

昏礼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伊斯兰教信仰中后世受惩罚的地方。是阿拉伯语“哲罕南”的意译。回族穆斯林经常使用波斯语的音译“多灾海”。

J
激的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激”念三声,即撒娇轻佻,娇滴滴之意。如:女儿见了妈,激得不知说啥好。

吉溜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好”,“平安”之意。如:回民相见,问:家裏大小都吉溜着嘛?

吉撵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聪明,伶俐,有眼色,利索等意思。如:回回的娃娃,吉撵羔羔。又常说做“吉骨”。

佳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今天”的意思。如:佳是个集,俺要赶集去呢。

见月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看见新月。回族穆斯林一般在斋月使用此语较多,见月封斋,见月开斋。

教坊 回族穆斯林群众传统组织形式之一。亦称“寺坊”或“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宗教需要建立起了清真寺,这些清真寺成为一方穆斯林完成宗教功课的地方,也是传播教义,讲授经典和群众聚会的场所。除个别大寺分设“小寺”外,他们互不隶属,各行其事,这种组织形式被称为寺坊,教坊或坊。如果是苏反闸宦则归拱北,道堂老人家或热依斯,筛赫等区域代理人通管。一个教坊建一座清真寺,寺裏有阿訇,招收满拉(经学员),一般还设有寺管会,寺管会由学董,乡老,出纳,会计组成,是穆斯林群众自发性的组织形式。教坊的教民被称为“高目”或“高麻尼”。

教门 回族穆斯林群众对伊斯兰教的简称。穆斯林日常称自己所信奉的伊斯兰教为教门,它包含着对伊斯兰教的尊重赫亲近。教门也是苏非派穆斯林群众对自己所遵从的教派的专称。

教门紧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能够恪守宗教教规和道德规范之意。还指对子女的宗教道德操守要求较严。如:海姨妈那家人教门紧得很。

教门原根八件 指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伦理道德规范。八件教门原根的内容是:1.认主独一2.知主公道3.信圣人(先知)4.服从依玛目5.命人行好6.止人干歹7.远奸8.近贤

教下 是中国伊斯兰教信教群众在导师筛赫或阿訇面前的谦称。如:作为教下,我们想为已故的老人家修座拱北。

教长 即清真寺的“依玛目”。是一坊穆斯林的宗教领袖,在本坊或外坊受聘任职,主持一坊的宗教事务。平时领拜,主办婚丧大事,为满拉讲授经学知识,为群众讲解伊斯兰教义等。有的清真寺还为其配备助手分理宗教事务。教长多吃住在清真寺裏,一切生活费用皆由清真寺承担。如:我们的教长德高望重。

将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平声,即“刚才”,“正好”之意。如:我将吃完饭,你就喊着干活,真是把人朝死裏催哩。又常说做“将将儿”,“将才”等。

就理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指对伊斯兰教宗教生活的遵守和对后世的看重。多指宗教理念和功修。如:只要就理许可,我将成全这件事。

接色俩目 回族穆斯林见面礼。当对方用阿拉伯语问候“色俩目”后,被问者要立即用阿拉伯语接着回答问候。其内容见“色俩目”。

羯羊 被骟过的公羊,又称作“羯子”。羯羊一般体格健壮,肉嫩。为宰牲和穆斯林日常食用首选。

今世 阿拉伯语“顿亚”的意译,即人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回族穆斯林认为人有两世,即今世和后世,今世是短暂的,后世才是长久的;人活在今世,要为后世着想,因此应该在今世多做善事,好事。回族谚语:今世为梦,后世为醒。今世栽种,后世收穫。

经单 包裹经文经书或铺在桌子上放伊斯兰教经典的布料。布料多为印花丝绸。

经对子 见“经字画”。

经名 回族命名习俗。回民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除家裏给起的学名(上学时用的名字,又叫“官名”,即旧时由官方登记造册时用的名字)外,还请阿訇用阿拉伯语起一个经名,又叫教名,其名字多为伊斯兰教圣人的名字。参见“起经名”。

经师 回族穆斯林对那些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通晓《古兰经》,圣训和其他经典的经学教师的尊称。如:胡登洲创立了经堂教育,是“经汉两通”的经师。

经堂语 自明中叶以后,回族穆斯林学者兴办经堂教育,招收学生,讲授经典。在授课中,采用统一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教材,但授课时用汉语讲解,常常又搀杂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辞彙,在解释阿语和波斯语词意时,几种语言往往交互相合,于是形成了具有回族特色的语彙,这种语彙久而久之渗透到了回族群众的日常生活用语之中,人们称这种语彙为“经堂语”。

经亭 道堂,拱北附设的过尔麦里和诵读经典的房子或亭子。

经转 回族丧礼习俗。即用《古兰经》为死人祈求真主的饶恕。见“转经”。

经字画 指回族穆斯林用阿拉伯文写的伊斯兰教经典中的格言警句的一种书法艺术。这些文字通常组成花瓶,香炉,刀剑等各种图案,写在纸上,装裱后挂在家中墙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装饰性,俗称经字画。以对联形式悬挂的,回族群众又叫“经对子”。

禁寺 即麦加清真大寺。该寺位于沙乌地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克尔白天房的所在地,也是穆斯林们朝觐的中心圣地。为保护克尔白的圣洁,穆罕默德宣佈麦加清真大寺周围为禁地,禁止一切邪恶异端行为,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故有“禁寺”之称。

进教 回族接纳非穆斯林皈依伊斯兰教的礼仪。一般多发生于青年男女结婚之时,如一方是回族,另一方是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这时非穆斯林的一方则要到清真寺大小净,接受宗教礼仪的宣导,并按回族习俗举行婚礼。以便日后生活中能逐渐理解和增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尊重回族的生活习俗,家庭和睦。

K
开经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请阿訇诵读《古兰经》,因回族穆斯林对诵读《古兰经》非常虔诚,因此在诵读《古兰经》时首先请阿訇诵读一段,然后自己或其他人再分头诵读。如:今天过乜帖,请马阿訇开经。

开学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清真寺对聘请阿訇上任的专称。中国回族清真寺因规模不同都附设有规模不等的宗教学校,讲授伊斯兰教经典,阿訇便是当然的老师。受聘在清真寺主持教务的阿訇,即是领拜人,又是向满拉(学生)们传授伊斯兰教经学知识的教师,所以民间便将阿訇上任叫作“开学”。开学时一般都在清真寺举行仪式,为新任的阿訇披红挂彩(一般在其肩上披挂被面),并请外坊来人迎送,双方高唱赞词迎接,然后来宾讲话,最后清真寺设宴招待开学阿訇和来宾。阿訇开学必须教授满拉,满拉的多少根据清真寺的规模而定。阿訇上任后,即被称为“开学阿訇”。

开斋节 回族节日名称。回族穆斯林三大节日之一,又叫“小尔德”,在伊斯兰教曆的10月1日。当穆斯林们在教曆9月封斋一个月满之后,此日即为开斋节。开斋节当天,回族穆斯林要沐浴净身,男人们到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并按家庭人数出散开斋捐;向穷苦人出散乜帖,故开斋节又叫“济贫节”。妇女们在家准备节日食品,炸油香子等。会礼结束,到自家坟墓前诵经悼念亡人,叫作“走坟”。之后,人们相互之间走亲访友,互赠节日食品,以示庆祝。今天,开斋节也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新疆地区的回族及其他民族的穆斯林又称开斋节为“肉孜节”。

看家 回族婚俗。当男女双方见过面,并有了初步瞭解后,有意发展关係,便约定相互到对方家中去看望,以便进一步瞭解双方的家庭背景情况。看家之后,如进展顺利便可订婚。

看月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看新月,一般在斋月,看月封斋,看月开斋。

口到 回族饮食用语。又做“口道”,意为“吃”,“享用”。如请客人吃饭,一般不说“请吃”,认为不雅,而说“请口到”,包含着对客人的尊重。

口唤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口唤有5个含义1.准许的意思。如:没有主人的口唤,我们不能人家的果子。2.命令。如:老人家完了(去世),这是真主的口唤到了。故3.一般又把人去世称为“口唤”了,意即这是真主的口唤。如:村东头的尔萨今天口唤了。4.回族苏非派各门宦教众向筛赫请求允可,叫“要口唤”,而把筛赫的允许称为“给口唤”。5.引申为向自己快要去世的亲属要求原谅。回族谚语:即使儿女没依父母之言,也不能不给个口唤。

嗑子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吃子。因油炸子一般较脆,嚼时有声,故称为“嗑子”。有客来家,主人端出子,摆上桌后,一般便会说:请嗑子。

课功 即“天课”。

库法体 阿拉伯书法名称。也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书体,有“纯粹的阿拉伯书法”之称。库法是古代伊拉克的一座文化名城,因《古兰经》均由库法城的学者抄写,其书体吸收了阿拉伯半岛上流行的几种古代书体的精髓,从而形成了自己厚重,庄严的风格,由此而得名。库法体的形式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约有70多种,被广泛运用于清真寺的门窗,墙饰,拱顶以及各种大型伊斯兰建筑,书报杂誌,广告招牌等。

宽窄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回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宽与窄来形容金钱与财富的多与少。回族谚语:家宽不如屋窄。即家大了,财富多了,往往不一、一定是好事,暗喻家庭的和睦才是最为重要的。回族谚语(散乜帖)宽了人喜欢,窄了主喜欢。即散乜帖只是一种培养慈悯心和善行的途径,散多散少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定,不能为散乜帖而散乜帖。真主看重的是举意而不是形式。

空鸡 回族生活用语。即在宰鸡的前三天,将鸡拴起,不给吃食,只给喝水,以使肚肠乾净,叫“空鸡”。

空羊 回族生活用语。即在宰羊的前三天之内,将羊拴起,不给吃食,只给喝水,以使肚肠乾净,叫“空羊”。

馄馍 回族传统麵食。将发酵好的面加适量的堿和干麵粉,揉成麵团,成张,撒上香豆草粉或姜黄粉,再卷起来,压出各种花纹,抹上香油,置于专制的馄锅(铜制或铁制)内,再放入草木灰裏或炭火中慢火恒温烧烤而成。其特点是外脆裏软,香甜可口,保存时间长。

L
捞油香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炸油香。回族逢年过节或过乜帖,都要炸油香,请阿訇散给周围亲朋好友等,量较大,需用大锅旺火,故称炸油香为“捞油香”。

老 “老”念四声,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曾经”的意思,又常说做“老子”。如:你又把事情搞砸了,我老子给你提醒过,你就是不往心上去。

老古 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格底目”教派的称呼。

老教 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格底目”教派的称呼。

老人家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回族穆斯林群众常把传播伊斯兰教的导师和学者称为老人家。如:《天方典礼》是刘智老人家着的。后来引申为对一般有教门操守的上了年纪的 穆斯林的尊称,如在路上碰见了一位回族老人,一般都这样问:“你老人家最近好着哩吗?”

了经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古兰经》念到第93章时,再逐章加念“泰克比尔”赞词,念至终章。这一念法,叫“了经”。“了经”的仪式多用于纪念亡人或为活人祈求平安。

了夜 见“念夜”。

礼拜帽 回族男性头饰。亦称“回回帽”,即一种无檐圆顶小白帽,早先礼拜时所戴,戴这种帽子乾净整洁且符合教规的要求不露发。而无檐则便于礼拜时叩头,故有词称谓。后来成为回族日常生活中常戴的帽子。礼拜帽除白色外还有黑色,蓝色,灰色等,形状除圆顶外因教派不同还有尖顶六角帽等。

礼拜毯 回族宗教用品。也叫“拜毯”,为穆斯林礼拜时的铺垫。亦称“礼拜垫”,“拜垫”,“拜子”。一般家庭用长约1.5米,宽约0.6米;清真寺大殿内的拜毯长约6-10米,宽约0.6米。拜毯的质地一般为羊毛,棉等,图案多为清真寺圆顶或几何图形。

礼乘 见“三乘”。

礼行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礼物。如:明天我们走亲戚,要买上点礼行。

连五本 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课本。即初级语法课本。

两世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今世和后世。回族追求两世的幸福和吉庆,常说“两世吉庆”。回族谚语:好逸恶劳,两世亏本。

六大使者 伊斯兰教信奉的真主的最着名的六大使者。他们在315位使者中是最尊贵的并各自享有特殊使命的使者。其中,阿丹是真主的密友;努海是真主的预言者;易卜拉欣是真主的至交;穆萨是真主的代言人;尔萨是真主的灵气;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钦差。

六大信仰 指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它们是1.信真主2.信天使,伊斯兰教认为天使是真主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纯洁无暇,无性别,长翅膀。天使数目很多,他们分别负责记录每个人的行为。3.信经典。主要指《古兰经》,以相信《古兰经》为基本内容。4.信圣人。5.信前定。6.信后世。

六角帽 回族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教派的头饰。据传,哲赫忍耶教派创始人马明心从叶门学习回国,专门传授戴这种帽子。这种帽子如同阿拉伯礼拜殿的屋顶,在帽顶四周攒起6个等边三角形,象征“六大信仰”,下部用一长条围成,象征“万教归一”,顶端有一个用丝绸或布条缝製成的顶子,象征“真主独一”。俗称“六牙儿帽”或“六角帽”,“六板帽”。一般不随便戴,只有在礼拜,过尔麦裏,送埋体等宗教场合戴。帽子有绿,白,黑三种颜色,绿色专用于教主,阿訇;一般教民老年人多戴白色;成年人多戴黑色。除哲赫忍耶教派外,戛德忍耶,西道堂等教派德穆斯林有时也戴六角帽。

零干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歇心,彻底,利索。如:这个事早解决早零干。

鲁格曼 阿拉伯语语的音译,即《古兰经》中记载的伊斯兰教古代贤哲。鲁格曼也是回族穆斯林男性常用经名之一。

乱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乱”音念四声,即闯祸,麻烦事。如:你真不给人省心,又给我惹下乱子。

落怜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可怜,失意,窝囊,落魄等。如:那男人自从媳妇无常后,日子过得落怜得很。

M
麻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特指眼花。如:我的眼睛一到晚上就麻了。

麻达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麻烦。回族谚语:早雨不下,一天的麻达。

毛秧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坏毛病”,“不良行为”的意思。如:你最近毛秧又犯了,打麻将一打一个晚上。

没水 即没有“大净”。回族谚语:身上没水的人贴不近真主。

门宦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是回族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各学派所属支派的通称。门宦一词始自清中叶,是中国伊斯兰教在西北地方形成的一种宗教神秘色彩的组织。它的特点是:崇敬教主;为门宦创始人,掌教人及其家族成员修建道堂,拱北;有严密而又系统的道统传承制;重视道乘修持。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各派传入中国后,在西北地方形成了许多门宦,较大的有:哲赫忍耶,虎夫耶,嘉德忍耶,库布忍耶。

迷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缺乏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或因不懂伊斯兰教的教规教法及教理,而在生活中常会出现违背,违反教规,教法与教理的言行。如:他迷着呢,对教门上的事一点儿都不知道。

密齿子 即1岁的小羊。如:这是只密齿子羊,肉嫩着呢。

面纱见“盖头”。

名牌 回族丧礼习俗。即墓碑。宁夏回族过去多为家族坟地,每逢节日,后辈要为所以亡人上坟,祈求真主的饶恕,而不提倡为某个人上坟祈祷,树碑立传。故过去的坟地多没有碑刻。近年来施行回民公墓,为易于辨认,便在自家亲人坟前立上木料或石料碑牌,但一般只刻有汉阿两种文字的姓名,别无其他记载。回族将其称做“名牌”,以与“墓碑”相区别。

明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平声,光亮,光滑之意。如:回民讲究美观,洁净,连家裏的炉臺都擦得明明的。

抹锅 回族纪念亡人的习俗。每到自家亡人的忌日,烙油饼散往清真寺,邻居,以示纪念。因这种纪念的仪式比较简单,只是烙个油饼,故称为“抹锅,又称为“倒油”。回族谚语:清水洗,白布裹,送了埋体把锅抹。

末日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指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将毁灭的时刻。

穆夫提门宦 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虎夫耶学派支系门宦之一。始传于1673年,教众约10万多人,主要分佈在甘肃临下,康乐,东乡和青海西宁南川以及新疆等地。

N
拿手 回族穆斯林礼仪民俗。也叫拿“索俩哇提”。回族穆斯林在见到宗教界有威望和有知识,有教门的长者时,伸出右手,将自己的手与对方的手握在一起,握手时两人的大拇指相对,以示沾吉。这种问候方式叫“拿手”。

纳天课 见“天课”。

囊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平声,即笨蛋,软弱。如:那人囊得很,干啥都干不好。

恼怒 回族穆斯林日常生活用语。指言行不合教规教法及伊斯兰道德规范。如:穆斯林要行善尽责,远离假,丑,恶,以免惹为主的恼怒。回族谚语:奢侈浪费,真主恼怒。

碾馔儿 回族民间传统“青货”食品。又叫“碾馔子”,流行于宁夏山川。其製作方法为:将颗粒饱满的青稞穗,经揉搓去其麦芒,皮壳后,放入锅内爆炒,再搓揉筛簸乾净,置石磨上推碾两遍,变成四五寸长的青绿色粉条状即成。吃时放入碗内,调以盐,酱油,醋和蒜末等。

念夜 回族宗教信仰仪式。也叫“转夜”,是阿拉伯语“白拉提”的意译。回族苏非派穆斯林每年在斋月前一个月的上半个月,即伊斯兰教曆的8月1日至15日晚,每家每户都要请阿訇到家中过尔麦里念经,叫念夜。15日晚还要在清真寺集体念夜,称为“了夜” 。念夜是中国苏非派穆斯林比较重视的一项宗教功课,通过念夜,向真主祈求饶恕,洗心革面,然后进入斋月。如:我们家裏今天要念夜呢。

年份 回族纪念亡人用语。特指直系亲属去世后每一年的忌日,即为年份。如:十二月二十七是我母亲的年份,我准备宰个牲。

念知感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心中有主,感谢真主。如:你今后的路还长得很呢,要多念知感。

孽障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可怜”。如:李师傅无儿无女,老来真孽障。

P
颇烦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心情烦躁不安。如:婆媳关係不好,我心裏颇烦得很。

破孝 回族丧礼习俗。回族不披麻戴孝,亲人去世后,将白布破开做成许多小白帽(孝帽),向亲友们发散,以示哀思,叫“破孝”。

破斋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指在履行封斋功课中因犯禁行为而使当日斋无效中止。

Q
七人一狗杜哇 见“山洞人”。

起经名 回族命名习俗。回族把请阿訇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给婴儿命名称为起经名(其仪式被称为“命名礼”)。其仪式为:婴儿由人家抱着,站在屋内门槛裏,阿訇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婴儿的右耳低念宣礼词,之后吹一口气,再对着婴儿的左耳念入拜词,再吹一口气。最后将婴儿的名字念出,然后再做“杜哇”。念宣礼词和入拜词的意思是,把刚出生的婴儿,由清真寺之外呼唤到清真寺之内;吹一口气的意思是,将混沌之中的婴儿吹醒,使耳聪目明。伊斯兰教规定,婴儿出生或异教徒皈依伊斯兰教,都必须请阿訇取一个吉祥的名字。这些名字主要以《古兰经》中的先知,贤哲,圣妻,圣女的名字为主。如男性一般多叫阿里,易卜拉欣,尔萨,优素福,穆萨等;女性一般多叫阿依舍,海蒂彻,索菲燕,法图麦等。另外,起经名也有以婴儿的生日命名的,如婴儿若出生在尔德节这天,便起名叫“尔德”;出生在星期五这天的便叫“主麻”等等。

恰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前天”。如:他是恰来我家的。大前天称作“大恰”。

签署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古代阿拉伯的哈里发,大臣们通常用这种文体来签署敕令或宗教基金文书,故名。此种文体也多用来书写证书,证明,又叫证书体。该书体是从三一体和誉抄体衍生出来的,活泼多姿,婉转流畅。

前定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一切现存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都是由真主安排的,人无法预知。又称做“定然”。回族谚语:前定如大海,自由如小舟。

前开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在斋月期间,主张在举行“昏礼”之前开斋,称做“前开”。

钱粮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穆斯林在修建拱北,清真寺时向其他教坊群众的募捐,并把募捐者称为“化钱粮的”。

钱转 回族丧葬习俗。即散钱为亡人祈求真主的恕饶。见“转费达”。

欠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馋。又常说做“欠怅”,“欠相”,如:一看到别人吃肉,你就欠怅的。

青货 时令新鲜瓜果的统称。

亲亲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亲戚,亲家。如:我们今天仓亲亲去呢(“仓”念三声,走亲戚之意)。回族谚语:回回亲,亲套亲,砸断骨头连着筋。

请经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购买经书。如:我昨天在新华书店请了一本汉经(指翻译为中文的《古兰经》)。

清油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植物油,一般指胡麻油或芝麻油,又叫做“香油”。

清算日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又叫“报应日”,“末日审判”,即真主对人们最终审判和总清算的日子。伊斯兰教认为,现实世界是有始有终的,世界末日必然要来临,在那一日,真主将所有死者復活,接受总清算。行善者将通过天桥(绥拉提)进入天堂,而行恶者将坠入火狱。

清真教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伊斯兰教。中国明末清初以后对伊斯兰教的称谓,清真在古汉语中有纯洁,自然,质朴之意,故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学者便借用以指伊斯兰教,所谓“真主至清至真,原有独尊,谓之清真”。

清真牌 回族穆斯林饮食摊,点,铺等场所悬挂牌照的标誌,又叫“汤瓶牌”。牌照上多画有清真寺,大小净使用的汤瓶。牌上一般用中文书写着“清真”,“清真古教”的字样,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着“清真言”,“台斯米”等内容,有的还配有新月的标誌。

清真十大碗 见“十大碗”。

全牲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回族穆斯林按照宗教要求所举意宰杀的可食之牲畜,如羊,牛,骆驼等,将其全部用于宗教活动,不作家庭日常食用,故称“全牲”。如:今天我过尔麦里用了全牲。

穷松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吝啬,小气,爱占小便宜,贪婪等。如:那人那么有钱却从来不知舍散,还经常表现出一副穷松相。

R
染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四声,即啰嗦。如:你咋那么染,一句话说了好几遍。另外还有纠缠的意思。如:你快走开,别染我。

认大小 回族婚俗。即新婚第二天,新娘吃过早饭后,新郎家人要带着新娘认婆家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的称呼一声,并送给长辈一份准备好的见面礼,一般为糖茶或钱,鞋袜等。长辈则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回赠新娘以礼物或红包,以表心意。

忍耐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是阿拉伯语“撒布林”的意译,即能承受世间生活的各种委屈,不幸和打击之意。如:人生在世,遇到多大的事都要能忍耐。回族人还说做“忍耐性”,如:那个人忍耐性好得很。回族谚语:施捨者富裕,忍耐者光荣,谦虚者高贵。

入朝 朝觐仪式之一。朝觐者于教曆12月7日晚或8日晨进入朝觐期,前往阿拉法特山留住,开始履行朝觐的和、各项功课。

S
撒喜枣 回族婚俗。又称“撒喜果”,“撒喜”。即阿訇为新郎新娘念完“尼卡哈”之后,抛撒红枣,花生,水果糖,核桃,桂圆等,寓意着“喜结良缘”,“生男又生女,男女花生”,“早生贵子”等,在场的贺客争相强拾,以示喜庆吉祥。回族歌谣:撒核桃撒枣子,哥哥娶了好嫂子;双双核桃双双枣,生男聪明生女巧。

三乘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派宗教功修的途径和方式。苏非派认为精神的修炼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礼乘,道乘,真乘。礼乘是指遵从教法的一切规定,履行五功等,以达到虔信真主。道乘是指在导师的指引下,由外在的身体力行转入内心的精神修炼,以达到心灵的净化。真乘是指完成道乘的修持,达到浑然无我,心不纳物,惟独一主的境界。真乘是苏非派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回族谚语:礼乘可以涉世,道乘可以忘世,真乘可以超世。

三抬 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赛莱非耶”的称呼。

三一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是阿拉伯文各书法体的母体,又名大楷体。所谓三一,是指笔划的凹凸与平度,也有认为是指落笔时笔头的宽度。三一体多用于书写《古兰经》各章的标题,书名和标语牌,一般回族伊斯兰教建筑物的壁饰和经

文匾额也都用三一体。

子 回族传统食品。形似细绳呈马蹄形回环缠绕。子的製作,一般要在麵粉裏放适量的堿水,并加入用红塘,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入鸡蛋,香油和麵,反復揉压,醒匀,再揪成小块,抹上香油醒一会儿后用手掌搓成粗细均匀的细条,缠上圈左右,套在一种专用于炸子的长筷子上下锅,并在油锅内来回摆动,故回族又把炸子叫做“摆子”。待炸成深黄色时出锅。

散话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风凉话的意思。如:对人有意见要当面提,不要背后说散话。

散苦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义务为亡人打坟(建坟),收拾坟堆等。散苦是被视为揽“色瓦布”的行为。

散学 回族宗教礼仪习俗。亦叫“辞学”,是对阿訇离任的一种尊称。阿訇在上任前一般都与坊上事先达成任期年限的协定,一般为两三年,任期期满,由阿訇在清真寺大殿聚礼时向高目们郑重提出,高目们给阿訇说色俩目,表示同意,然后坊上牌派几位代表,把阿訇送回家中或送到另一个坊清真寺任教,即告该阿訇在本坊任期结束,叫“散学”。如:我们坊上的阿訇今年开斋节要散学,到时候我们要挽留他呢。

嗓璜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喉炎。

骚胡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公山羊。有时也用以指那些喜欢拈花惹草的男人。

骚尔山洞 伊斯兰教圣迹之一,又称为“至圣避难洞”。位于麦加北部的骚尔山麓,是一个岩洞,洞口小而洞内大,相传穆圣为避敌人的追击曾暂入洞内隐蔽。当敌人追至洞前时,发现洞口佈满蜘蛛网,鸽子在洞前栖息鸣叫,便以为洞内无人,怏怏而返。故穆斯林将此洞视为圣迹,绘有“先知避难图”。中国回族穆斯林有不轻易扫蜘蛛网,爱好养鸽子的习俗,并有“宰鸽子要用金刀”的说法,皆由此而来。

色者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接“色拜布”。也就是借机会缘由。回族说色者,多指人去世的形式。回族穆斯林认为,人一样生,百样死,无论去世的形式怎样不同,都是人们归回真主的色者。如:王阿姨生病是借了感冒的色者,导致了一场大病;马叔是借了胃癌的色者无常了。

沙斐尔教法学派 伊斯兰教法学派之一。沙斐尔是伊斯兰教沙斐尔教法学派的创始人。其所创沙斐尔教法学派,兼重圣训律例和类比推理,强调将真主的啟示与人的理性活动有机地结合,增强了教法的实践性和效力,对伊斯兰教法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山洞人 《古兰经》中记载的故事人物,也称“七眠子”,回族穆斯林习惯上称为“七人一狗”。据《古兰经》记载,有7个信奉真主的青年因受国王的迫害逃到一个山洞中避难,有一条狗随之前往,他们在洞中沉睡了300多年,醒后外出购食,洞外已时转世移,洞中人见此情景复睡不醒。《古兰经》引述此故事以说明死后复生是不可怀疑的。据说此洞在今耶路撒冷附近。

闪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四声,即“脆弱”,“娇气”之意。如:你太闪了,受了点委屈就哭鼻子流眼泪。

善面 即“探埋体”。

善行簿 即伊斯兰教记录世人善行的文卷,阿拉伯语音译为“恩霖阴”。

苫单 绣有《古兰经》或赞圣词的丝製品。分两种,一种苫在埋体上面,现在多从圣地麦加带回;另一种苫在拱北上。

伤心的 回族哀悼亡人用语。特指小一辈亲属去世。如:丁姨妈伤心的女儿去世了。

守限子 伊斯兰教婚姻法专用语。即“待婚期”。指离婚后的妻子或寡妇再婚前必须依教法等待一段时间。

守夜 参见“格德尔之夜”。

受戒 朝觐仪式之一。教法规定,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在朝觐进入圣地麦加前,必须在“戒关”受戒,即按规定程式沐浴,消除杂念,净身换上戒衣,礼拜。受戒标誌着朝觐的开始。

舍拌 回族哀悼亡人用语。特指丈夫或妻子去世。

舍膀 回族哀悼亡人用语。特指平辈弟兄姊妹的去世。

舍散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施捨,常称做“散乜帖”。

社头 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一些地方的回族穆斯林,对清真寺负责人如学董或寺管会主任的称呼。

赦条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赦免罪过之意,指真主对人所犯错误的宽恕。回族穆斯林常在白拉提夜求赦条。

圣地 即“禁地”。

圣后 见“圣裔”。

圣人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使者,一般专指穆罕默德。

圣行斋 回族宗教信仰礼仪。即根据《圣训》而提倡的斋戒,如阿舒拉日的斋戒,升宵日的斋戒,白拉提日的斋戒等等···它们都是主命斋即莱麦丹月斋之外的斋戒,封此斋受嘉许,不封也无罪。

圣裔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中国回族穆斯林又称“圣后”,“圣们后裔”,即广大穆斯林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儿女及其后代的统称。史载穆罕默德的儿女有4男4女。

失托靠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无视真主的前定和恩赐,喜欢抱怨之意。如:要多求乞真主,失托靠的话不能说。

十八段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中国回族穆斯林对《古兰经》中选出的一些章节的统称。这些章节多为经常诵读并且家喻户晓的短章,又称做“十八个苏赖”。

十八个苏赖 见“十八段”。

十大碗 西北回族宴席名称。又叫“清真十大碗”。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或结婚喜庆之日,穆斯林群众都要摆宴席,而其代表性的菜肴便是“十大碗”。十大碗的品种在宁夏地区和银北地区略有不同,但其主要用料大致相同,以牛羊肉,鸡肉,黄河鲤鱼,鸡蛋,珍珠粳米及粉条,土豆,香菜,梅豆,青萝蔔,夹板,丸子为主。

使不得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不合乎伊斯兰教法的,不可以做的行为。如:撒谎吹牛使不得。

使者 阿拉伯语“鲁速里”的意译。回族穆斯林又称做“圣人”。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之一,即“信使者”。回族穆斯林信仰先知和使者,认为先知是直接接受真真主啟示,能作出预言的人;使者则是有明证和教律,负有真主委以专门使命的人。先知和使者都是人因而都不是崇拜的物件,先知和使者没有区别但有不同的品级。阿丹是第一位先知,依德里斯是早期的使者,而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故通常说: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而且是封印使者。后来使者一词便专指穆罕默德。

耍公婆 回族婚俗。结婚之日待客完毕,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们将新娘的婆婆打扮成男相,给其反穿上羊皮袄,头戴破草帽,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脸上涂上黑锅灰,让其倒骑在毛驴上或长条凳上;将新娘的公公扮成女相,穿花袄,带女帽脸涂胭脂,让其拉着毛驴在村子或院子裏边唱边转悠,众人拍打驴屁股,使驴蹦跳不安,婆婆惊恐万状,人们从中逗乐取笑。据说耍公婆的习俗源于人们对公婆脾气的考验和调教,并希望以此来打掉未来公婆的威严,使儿媳妇日后少受气。回族谚语: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公婆不热闹。

耍新姐姐 回族婚俗。即闹洞房,以逗新娘为主。

水房子 即清真寺或家中礼拜之前做大,小净的沐浴室。

涮弯弯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偷閒,玩耍。如:每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到外边涮弯弯。

说学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回族穆斯林到清真寺为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向开学的阿訇提出要求,希望到该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叫“说学”。

四大哈里发 即穆罕默德的四大弟子。他们是:艾布·伯尔克,欧麦尔,奥斯曼,阿里。他们均系辅佐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有功,经由穆斯林民主产生,成为继穆罕默德之后的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领袖,并在其执政的年代对捍卫和发展伊斯兰教起过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故史学家把四人合称为“四大哈里发”,而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四大哈里发时期”。

四大经典 即《古兰经》,《引支勒》,《则逋尔》,《讨拉提》,它们被回族穆斯林称为伊斯兰教“四大经典”。《古兰经》降示后,其他3部经典废止。

四大天使 伊斯兰教所信仰的9000多天使中最着名的4位,他们受真主派遣,执行真主的各种任务。他们是:哲布伊莱,专为真主向先知传达啟示,颁降经文,因其在众天使中品位最高,故有“天使长”之称 ;米卡伊勒,负责观察宇宙,掌管人间衣食给养;阿兹拉伊勒,掌管死亡,负责索取人的性命,故回族穆斯林又称为“取命天使”,“拿命天仙”;伊斯拉菲勒,专门负责调遣风雨雷电,并在末日来临时吹响报警的号角,故回族穆斯林称作“司号天使”,“报警天仙”。

寺师夫 亦称“侍师夫”即清真寺水房(沐浴室)内烧水,清扫寺院卫生,为住寺人员做饭的勤杂工。一般住在清真寺裏,由清真寺给付一定的报酬。另外,寺师夫还负责收缴每星期五主麻日教民们散给清真寺的“主麻乜帖”。

送埋体 回族丧葬习俗。即发丧。为亡人举行“站者那则”殡礼之后,跟随送葬的阿訇和人群到坟地,跪在坟旁,在下葬的整个过程中为亡人祈祷,直到掩埋结束。

损型 回族日常用语。指因行为不端,品行不正而导致形象不好,相貌猥崇。与“德性”同义。如:看他那个损型,能干出什么好事来?

T
探埋体 回族丧葬习俗。人去世后,将着了水的埋体用白布遮盖,头北脚南面西摆放,然后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告别,告别时,揭开白布最后探望一下逝者遗容。这一仪式又叫“探面”或“善面”。

探泉穆斯林朝觐礼仪之一。穆斯林们把在麦加完成朝觐功课之后,到“渗渗泉”饮泉水称为“探泉”。

烫麵油香 回族传统食品。一般多用于亡人忌日,不准备大办,只是用开水烫麵烙些油香散到清真寺,以表示对亡人的纪念和哀悼。

掏麻雀 回族民间贸易中传统的议价方式。皮毛,牲畜及大件物品交易时,双方伸出右手在袖筒裏通过捏指头来探价,或将衣物搭在两人手上,靠手摸价。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易,简单保密,防止别人钻空子或起哄。其表达方式为:伸出拇指表示1;同时伸出无名指与小指表示2;同时伸出小指,无名指,中指表示3;同时伸出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表示4;同时伸出五指表示5;同时伸出小指与拇指表示6;拇指,食指与中指捏在一起表示7;同时伸出拇指与食指表示8;食指伸出并勾回表示9;伸出一个拳头表示10。10以上的数字则需伸出两次,如先伸出拇指和食指,再伸出一个拳头,表示80,等等。

讨吃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有两个含义:1.指小气,吝啬,如:那人讨吃得很,连一毛钱的乜帖也不愿散。2.泛指乞丐(但回族乞丐一般被叫做“要乜帖的”),如:门外来了个讨吃。

讨土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教民向教主讨拱北的坟土以沾吉。

誉抄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又被称为小楷体。该书字体公正,结字较小,字母连接紧密,点,线笔划粗细均匀。一般多用于誉抄稿件,故名。因早期《古兰经》,圣训都是用这种书体抄写的,所以这种书体又成为广大穆斯林响往的上品,运用十分广泛。

蹄璜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指牲畜蹄爪发炎或人的脚气病。

提念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1.穆斯林临终前,由阿訇或家属提醒,让其念诵清真言,作证词或安拉美名归真。以免因病痛等原因胡言乱语,惹真主恼怒。2.提醒自己要经常念诵清真言,作证词或《古兰经》有关啟示,牢记主恩走正道。3.给亡人过尔麦里(乜帖),也叫提念亡人。

体认 回族宗教哲学术语。指人通过对自身身体构造,生理机制和自然现象生灭变化及其原因的参悟思考而达到的“认识真主”的过程。马注在《清真指南·体认篇》中说:“人惟认得自己,则触境逢源,头头了悟。”

甜饭 即八宝饭,见“抓饭”。

天课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泽卡提”。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又称做“课功”。回族谚语:礼拜是功课,天课是义务。

天命 即“主命”。

天仙 即“天使”。

天园 即“天堂”。如:善功的利润是天园。

调养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培养”,“养育”之意。回族穆斯林常说:真主是调养普世的主。

汤瓶 回族生活用品。俗称“汤瓶壶”,是回族穆斯林日常洗手洗脸及沐浴的器具,形似茶壶。回族穆斯林讲究洗漱用水要流走,认为用过的水再重复使用不乾净,故喜欢用汤瓶作为洗浴的器具,这样,所用之水一次性流过,每次流出的水都是净水。古代汤瓶多为木製品,后来为铜,铁,铝,现在多为塑胶製品。由于汤瓶在回族,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中使用广泛,后来便成为“清真”的标誌,回族穆斯林饮食摊店前经常可见挂着绘有汤瓶图案的招牌,以示清真。回族谚语:回回本是口中口,一把汤瓶不离手。

偷人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勾引别人家的女人或男人。

头口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牲口,回族所谓“头口”主要是指能干农活的大家畜,如驴,马,骡等。

头重的 回族哀悼亡人用语。特指父母的去世。如:你头重的父亲口唤了,你要节哀呵。

托靠主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全靠主的允许”之意。如甲问:“你今年能朝觐吗?”乙答:“托靠主”。参见“因沙安拉”。

驼户 回族对新中国成立以前专以骆驼作为长途运输工具的商人的称呼。后引申为对富贵人家的称呼如:马三现在是驼户,财大气粗了。

W
完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死亡,回族忌说“死”而说“完”。如:昨天高庄子完了一个人,全庄子的人都去送埋体了。参见“无常”。

剜险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调皮的意思。如:那家娃娃上树猴(爬)墙头,剜险得很。

王冠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埃及近代书法家穆罕默德·马哈福兹依照前任国王艾哈迈德·福阿德德意愿,在字母的上方创作了一种形似王冠的标誌,加在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上,类似西方文字中大写字母的作用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故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王冠体。这种字体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和推广。

亡人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去世的人,已故的人。回族谚语:亡人奔土如奔金。

亡人节 即“过七”。

望月 即“看月”。

窝眼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顺眼,好看。如:小俩口把家收拾得很窝眼。

猥崇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形容行为委琐,不大方。如:那日人自从偷了人家的东西后,惹人讨厌,被人看不起,他自己也显得猥崇得很。

维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结交”的意思,回族谚语:吃喝维不下朋友。

问家小 回族见面礼。即问候家中大人小孩之意。回民若是分别较长时间后相见,行过色俩目礼之后,便互问“家小好”。如:问:“家裏大人娃儿们都好着哩嘛?”答:“托靠主,都好着哩。你家、大人娃儿们也都好着哩嘛?”

乌苏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心中烦闷之意,如:我最近心裏乌苏得很。

无常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阿拉伯语的意译,即去世,回族穆斯林也用阿拉伯语称逝世为“冒提”。穆斯林一般忌讳说“死”,而说“无常了”,“完了”或“冒提了”,“口唤了”,在回族穆斯林看来,人的逝世只是肉体的消失,而人的灵魂即鲁合不死,复命归真。回族谚语:珍宝藏于大海,不知何处;无常隐于寿数,不知何时。

五典 回族伦理学术语。亦称“五伦”,清代回族学者以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五常”(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诠释伊斯兰教教义而提出的有关人际关係的规范。其内容为1.夫道有五:教之礼法,食之义粟,量丰歉以示宽俭,严内外以正闺阃,五伤毁以永缱绻2.妇道有五:言必遵夫,取与必听令,不私出,不外见,不违夫所欲。3.父道有十:谨胎教,命美名,开乳(初生食以甘物,然后哺乳),报牲(即七日宰牲以谢主),防患害,洁衣食,严教训,择师董学,量才授业,及其长也,男婚女嫁。4.子道有十:敬事而顺,洁诚而养,奉以亲身,执守良业,勤学敏善,不危其身,不辱其名,奉父母于无过,亲在从其事,亲没守其爱。5.君道有十:体主,法圣,敬贤学,亲百姓,广仁惠,正法度,烛奸,从谏,日省己私,时查民患。6.臣道有十:正其身,高其志,定其心,宽其量。7.兄道有四:宽容,仁爱,体恤,涵养。8.弟道有四:恭敬,顺安,循事而励有屈不愠。9.朋友之道有三:始于合志,中于合义,终于成全。回族谚语:圣教立五典以尽人道。

五更月 清代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创作的宣传伊斯兰教教义的韵文。是作者将其所着《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中的“天道”及“性理”部分,以韵文的形式,借助月光在五更时的各种形态如生,新,高,娇,圆,郎等,进行了形象化的阐释。由于这种形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故在回族穆斯林群众中流传非常广泛。

五伦 即“五典”。

五时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每天的五次礼拜。中国回族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常简称为“五时”。如:老马自从退休在家,五时不撇(不间断)。

X
希吉莱曆 即伊斯兰教曆。中国回族穆斯林又称为“回回曆”,特指西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迁徙麦加地,该年被定为希吉莱曆元年,并以太阴曆计算,每年约354天(见“回回曆”)。

洗三 回族生育习俗。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要用热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并用羊肉臊子麵来款待来贺的亲友。这一习俗又叫“喜三”。

细详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细緻”,“节俭”,“认真”,“会过日子”之意。如:那两口子细详得很,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瞎汉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指不懂经文的人。如:我们都是瞎汉,就是拿起经书来也是不识。后引申为不懂伊斯兰教法礼仪的人。回族歇后语:瞎汉礼拜——随伙。

下茶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形容某人敢做敢为,意志坚定。如:张老闆做事能下茶。据说这一用语源自古汉语“茶不移木”。回族也把订婚称做“定茶”,以茶作信物,表示不可变更。

下油 回族穆斯林纪念亡灵的习俗。回族纪念亡灵过尔麦里,在煎或炸油香,向锅裏到油时,要先举意,再口诵经文,然后将油倒入锅中,开始炸油香。这一程式,叫“下油”。

下埋体 回族丧葬习俗。即由阿訇向坟坑内安放亡人的尸体。

下汤 回族生育习俗。当孩子生下来满月(有些地方在孩子出生后3天或7天)时,亲朋好友们便带上长麵条,羊肉,娘家人还特意为孩子带来衣服等生活用品前来祝贺。吃长面寓意着孩子健康长寿。这一礼俗被称为“下汤”。、,还有的地方叫“做满月”,“贺满月”。

下叶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魄力大,能下狠心。川区又说作“下茶”。

显印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烧包,不懂事。如:他老是在客人面前走来走去的,真是个显印。

香油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植物油,主要指胡麻油,芝麻油等。

象年 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的一种纪年号。

象世 回族伊斯兰教哲学术语。,指真主所创造的有形有象的客观物质世界。回族伊斯兰教认为,由元气而生阴阳,由阴阳而化为水,火,土,气四象,由四象而终化育为万物及人类,于是造化之功告成,象世完备。

消经 即“小儿锦”。

小经 即“小儿锦”。

小尔德 即“开斋节”。

小儿锦 回族穆斯林中广泛流行德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其中还夹杂着许多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辞彙和经堂语的专用辞彙,清真寺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注释和编写宗教辅导教材,以便让使用中文的回族穆斯林使用。一些回族穆斯林还用这种方法通信,记事,作记录等。回赠穆斯林习惯上把原阿文或波斯文的教材称为“本经”,而把用阿拉伯文字母,波斯文字母加注拼写的文本叫“消经”(即消化本经),也叫“小经”,“小儿经”,后来经演变,将“小儿经”称为“小儿锦”。

孝崇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孝敬。如:子女们都很孝崇,老俩日子过得很顺心。

修孤盖 回族家教习俗。即打脚踝。是回族民间对不孝子女的惩罚,但现在一般并不实施,而以批评教育代之。回族群众长常说:不孝的子女,舅舅有权对不孝子女进行教训。

卸担子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明儿女成家立业。回民认为,帮助儿女成家立业是圣行,是穆斯林的人生义务,是父母的责任,如同压在肩上的担子。帮助他们成家立业了,也就是卸掉了担子。如:你给小儿子把媳妇也娶进了家门,这下你可是彻底卸担子了。

学董 即清真寺的寺管会主任 。

学粮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亦称“学课”,“贡养”,是本坊全体穆斯林向清真寺施散的粮食或钱,以作为清真寺阿訇,满拉及管理人员的日常开支。它也是每个清真寺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村各清真寺有的每年秋夏各收一次,有的限定数额,有的不限,多以小麦,水稻为主。学粮收来后,首先分一部分给阿訇作薪金,然后将下剩的留作清真寺费用。

乡老 清真寺帮助学董处理日常事务的人。

新教 回族穆斯林对新出现的教派的称呼,现多指“伊赫瓦尼”教派。

新姐姐 即新媳妇。回族常把新娘昵称为新姐姐。

新兴教 即“伊赫瓦尼”教派。

新妈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婶婶。

心疼 回族日常生活习俗。即好看,漂亮,令人心生爱怜。一般主要指小孩和姑娘。如:这个娃娃长得真心疼。

钦差大圣 即“使者”。

行大事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举办婚礼及结婚宴席。如:老海家今天嫁丫头(女儿)行大事呢。

行水 即“着水”。

行书体 阿拉伯文书法体之一。是当代阿拉伯政府机关,民间百姓运用最广的书体,它比誉抄体快捷顺手,字体清秀妍美,丰满匀称,质朴自然。

羞脸重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脸皮薄”之意。如:他一个男人家,羞脸那么重,怎能干大事。又称作“羞脸大”。

羞体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伊斯兰教法规定,凡人体不许外露或不能为他人所见之部位,既是羞体。男人的羞体为肚脐以下至膝盖以上的部位,妇女则除手足外均为羞体。礼拜时羞体不能外露超过四分之一,大净时羞体不能让外人窥见。妇女礼拜时必须戴盖头。中国回族穆斯林因生活环境等原因,更注重礼拜时教法对羞体的要求。

许乜帖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也叫“举乜帖”,即以钱财许愿。如:农曆六月三十号是我父亲的年份,我许乜帖要过尔麦里。

许牲 回族节日习俗。即古尔邦节来临前夕,回族穆斯林往往先要确定该年所宰之牲(羊或牛,骆驼等)是以谁的名义向真主举意,这种仪式叫“许牲”。所许之牲,若是以亡人的名义,则所许之牲必须全部散出,家人一口都不能吃;若以活着的人的名义,则应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用在教门上;一份济贫舍散。古邦尔节许牲之羊,其血液,骨头,不食用的部分内臟等,都要集中掩埋,不可乱扔。

蓄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气味难闻”之意。如:你今天胃口不好,嘴裏的气味蓄人得很。

玄石 玄,黑色。玄石即“黑石”。

Y
轧房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惩罚制度,即对那些不遵守伊斯兰教教法和教规的人给予开除教籍的处分。

言传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表达,说的意思。如:你家有啥事要帮忙,请给我言传一声。

宴席曲 宴席是回族对喜宴的称呼。宴席曲是一种专门在喜庆场合(如婚宴)上表演的回族民间说唱。内容多以爱情为主,词语文雅,曲调优美,以说唱为主,道白为辅,其间伴有风趣,优美的舞蹈动作。一般由双人或更多的偶数男性领唱并相对歌舞。在每段结尾处全场男女老少一齐合唱衬词,气氛十分热烈。

央姑舅 回族丧葬习俗。送埋体前,由学董,乡老或家中老辈人带亡人的儿子向姑舅们要口唤,有了姑舅们的口唤(同意),才能送葬。如亡人之子在亡人生前对亡人不孝,这时姑舅们便不给口唤,没有口唤不得发丧。这时亡人之子须当众认错接受批评,求得宽恕。

羊齐玛 回族传统风味菜肴。其作法为:将羊的全部下水(肚,肠,肝,肺)洗净煮熟后,切成二寸长,三分宽的肉条,用马莲草捆好置入碗内,浇上用花椒,八角,食盐,姜片兑好的汁子,上笼蒸熟后,灌汤再炒,之后,放清汤烧开去浮沫,盛入盘中撒上葱花,胡椒粉,香菜末等即成。

佯务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记性不好,糊涂之意。如:那是个佯务子的人,你给他说的事,他一会儿就忘记了。

吆子号 西北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绰号,外号。如:不要随便给别人起吆子号。

要口唤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见“口唤”。

要乜帖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向人讨吃,要饭。回族提倡施捨,对乞讨者应儘量接济,反对以施捨欺悔,故将乞丐称作“要乜帖的”(乜帖,即心意),而乞讨者来到人家门口,也都这样说:“散个乜帖。”参见“乜帖”。

叶子麻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能干,有气魄,有狠劲,敢争先。如:那人做事口气大,叶子麻。

曳性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牵挂,挂念之意。如: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妈曳性得很。

一窝丝 回族传统食品。即手工拉麵,因细而长,下到锅裏盘旋一窝,故有此名。

一总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一起,全部之意。如:大家一总到我们家跟尔麦里。

伊斯兰教曆 即希吉来歷,中国回族穆斯林又叫“回回曆”。

营生 西北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事情,职业,生活之意。如:真倒楣,我昨天怎么干了那么一件营生。又如:你是干啥营生的?

油面子 回族麵食。又叫做“油茶”。回民出差或出远门,因饮食不便,一般都自带乾粮(饼或馍)及油面子。油面子有肉面子和素面子两种。肉面子一般要将牛肉或羊肉丁炒干,然后再与麵粉,葱花,适量的食盐同炒,直到麵粉发黄,这样不易变质。吃时用开水冲调。

油香 回族传统食品之一。即油饼。但回族油香的製作,非常注意用料。在炸油香(回族人又叫“捞油香”)时要在发酵面裏加入适量香油,鸡蛋,并掺入少量薄荷叶粉。若炸甜油香,还要掺入适量的红塘和蜂蜜。在成圆饼形状后,还要用刀在中间划两个均匀的刀口。吃时要用双手在碟子裏或桌子上一小块一小块掰着吃,回族谚语: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

遊坟 见“走坟”。

有经人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阿拉伯语的意译,意为“有经的人”,“信奉天经的人”,《古兰经》中对信奉“天啟”经典者的泛称。后专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徒,因他们分别信奉“天啟”的经典《摩西五经》和《旧约》,故被称为“有经人”。

有水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又称“带水”,“有大水”,即洗过大净。回族穆斯林在重要的宗教活动或参加节日活动(包括上灶帮厨等)之前,都要按规定的程式洗大净,称为“有水”。如:我身上有水呢,让我来上锅捞油香。

圆经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又叫“了经”。每逢重要的宗教日期或纪念亡灵都要圆经,并过尔麦里。圆经一般从《古兰经》开端章开始,由一人单念至第92章,然后举行尔麦里仪式,由伊玛目领导,从第93 章诵至第114章,每章都由一人单诵,诵完一章大家齐声念一段赞辞,将这22章诵完。整个过程称为圆经。

月份 回族纪念亡人的用语。特指亲人去世后每月的忌日。如在十二月(农曆)十七日去世,那么以后每个月的十七日都是亡人的月份。如:今天是我妈的月份,我要抹个锅。

月婆子 宁夏回族对刚生了小孩,还在月子中的妇女的称呼。

月娃子 即尚未满月的婴儿。

Z
杂学 穆斯林日常使用的宗教课本。其内容为伊斯兰教基本功修的一些主要念辞,常识,故被称作“杂学”。

宰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意即杀。回族对可吃家畜,都要请阿訇宰,忌说杀。如:宰鸡,宰羊,宰牛。

赞念 回族穆斯林视为主命的宗教功修之一,指个人或集体对真主的和圣人的讚颂。

遭孽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做坏事。因回族穆斯林信仰后世,认为今世做了坏事,必遭来世的惩罚。所以称今世的一切罪恶之事皆为遭孽。如:浪费粮食是遭孽的事。

造的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真主已经安排好,造化好了的,又常说做“造来的”。如:牛马为人服务,那是造的。

造然 回族穆斯林日常生活用语。即创造,安排的意思。如: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真主的造然。

走坟 回族丧礼习俗。又叫“遊坟”。一般在聚礼,节日会礼之后或亡人的生辰,忌日,家人(男性)请阿訇前往坟地念经,以尽搭救亡人之责。还有到拱北为穆斯林的先贤,哲人们走坟的。回族谚语:常为父母走坟,天仙为他祈福。又:走坟是美德,人坟是主命。

贼汉子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又叫“野汉子”,即嫖客,作风不正的男人。如:那人不务正业,还是个贼汉子。

争姑舅 回族丧葬习俗。即在为亡人站者那则殡礼之后,亡人生前曾受到过子女的或家人的,众人的委屈和不公平对待,姑舅便站起来为亡人鸣不平,以使大家对亡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之后才可送埋体(发丧)。

紫肉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瘦肉。“紫肉”与“壮肉”相对。参见“壮”。

乍 宁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念zua,四声。即“昨天”的意思。

斋功 见“封斋”。

斋戒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伊斯兰教五功之一。见“封斋”。

斋月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斋戒之月。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曆9月为斋月,穆斯林要在这个月内封斋,饮,食只能在天黑,黎明前进行,白天禁戒饮,食。回族穆斯林们认为斋月是最尊贵,最吉祥的月份。参见“封斋”。

折搁 西北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折磨,虐待之意。如:她是被人贩子卖到这地方的,被买家折搁得不成样子。

至圣 指伊斯兰教最后一位圣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将圣人分为四个品级1.列圣(先知);2.钦差(使者);3.大圣;4.至圣。穆罕默德即为至圣。

知感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对真主的感谢,又称为“念知感”。一般成全了一件事,或在他人遭受损失,而自己未受损失时,或别人称讚自己的福气好时,便回答说:“知感主。”在安慰别人要知足时,也常说:“多念知感”。回族谚语:不念知感,不能端碗(指吃饭时要默念感激真主的“清真言”)。

站班 回族穆斯林在礼拜时,要一排排排列成横队形,前后排间距80公分,左右相互挨紧,这种礼拜形式叫做“站班”。

沾吉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分享先知,圣人,圣地的恩泽,以求吉祥,平安和幸福。如凡朝觐归来的哈吉们一回到家乡,人们往往便上前与他们拥抱,以沾吉。而分得他们从、圣地带来的渗渗泉水或用渗渗泉水洗或的白布(用作尸衣),也被视做是沾吉。

站者那则 回族丧礼习俗。见“者那则”。

展脱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形容行为举止大方,潇洒。如:我们在人前要展脱,不要猥猥崇崇的。

占乃提 即“天园”,“天堂”。

张经示道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的意思。如: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看你张经示道的。

真乘 见“三乘”。

真假 回族哲理用语。回族信前定,信后世。认为现世是虚假的,短暂的,后世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活在现世的人,要为后世的幸福早做打算,即生前要多做善事,敬畏真主,感念真主,以求得两世吉庆。

真宰 即“真主”。

真主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为伊斯兰教所信仰的万物的主宰。真主一词,源于“真一清静,主宰一切”之意,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信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圣人,信前定,信复生)的核心。真主有99个美名,回族穆斯林常说的有“普善的”,“万能的”,“大能的”,“独一的”等。伊斯兰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真主创造的,真主大仁大慈,赏善罚恶,无形象,无方位,无所不在,是宇宙的唯一主宰者。回族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波斯语称为“胡达”,“赫达”,或用阿拉伯语称为“安拉”。

正道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特指伊斯兰教。又称做“正教”。

正教 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尊称。

转坊 指为宗教事宜而一坊一坊奔波。

转费达 回族丧葬习俗。费达,阿拉伯语的音译,又译做“菲达”,意为“罚赎”,“赎买”。转费达是以《古兰经》或钱财等做为罚赎的补偿,替死人赎罪的一种仪式。一般在举行站者那则仪式前进行。阿訇领着众人按顺时针轮番传递《古兰经》或钱物(由于教派不同,或用《古兰经》或用钱物)。转费达的钱物的多少是根据亡人家庭生活或亡人举意出散的乜帖与生前所欠主命拜功的数目而定的;轮番传递圈数的多少,是根据参加仪式人数的多少而决定的。若是用钱财转费达,那么在转费达仪式举行之后,则将赎金全部散发给参加殡礼的人们及捐给清真寺。

转经 回族丧礼习俗。即用《古兰经》替亡人转费达,又称“经转”。接,转经为亡人祈求真主饶恕。

主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真主”。回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喜欢说:“主啊,赫达呀!”或“惟主的”等,皆指“真主”。回族谚语:人喜欢,主喜欢(指世人所喜欢的那些真善美的东西,真主同样喜欢,以此告戒人们要成为热爱真善美的人,要做真善美的事)。

主命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即真主的命令。回族穆斯林认为主命是真主制定,穆斯林必须遵行的命令,是一切宗教功修的首要,如坚定信仰,坚守教义,坚持五功等都被视为主命,又叫“天命”。天命这个词只是书面语,在日常生活中,回族穆斯林多使用“主命”这个词。

主命斋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又称作“天命斋”(回族穆斯林一般不说“天命斋”),即莱麦丹月斋。是所有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功课。见“封斋”。

抓茶 回族茶俗。即给盖碗内配放各种茶料,并摆放在客人面前,沏上开水。如有客来,主人一般都要招呼家人说“抓个茶”或“抓个盅子”。参见“盖碗茶”。

抓饭 回族饮食名称。回族穆斯林宴席最后端上桌的一道饭。用江米及桂花,核桃仁,苹果片,梨片,葡萄乾,枸杞,红枣等做成,现在多称做“甜饭”,以区别新疆的“抓饭”。

抓盅子 回族茶俗。即为客人沏盖碗茶,见“抓茶”。

壮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肥的意思,回族为与猪肥相区别,在说羊肥的时不说肥而说“这只羊壮得很”。引申开去,回族一般在说其他可吃家畜家禽如牛,鸡,鸭等肉肥的时,也都忌说“肥”,而说“壮”。

忠孝节 即“古尔邦节”。

着水 回族丧葬习俗。常被念做“抓水”,“捉水”。即按照伊斯兰教的礼仪和程式为亡人大净,又叫做“行水”。参见“大净”。

着子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着”念四声,即棉袄,袄子。如:天气已经暖和了,你怎么还穿着子?这一用语,目前多在年纪大的人中使用。

坐静 回族穆斯林经堂语。1.指斋月结束后的10天中,阿訇和部分教民在礼拜殿内静坐7日或10日。2.指伊斯兰教门宦中的教主在做教主之前,在拱北或道堂坐21或40天。

坐夜 即“格德尔之夜”。

罪性 回族日常生活用语。即有罪的,不合行为规范的言行。主要指一切违背主命和教法的言行,如以物配主,轻视《古兰经》和圣训,忤逆父母,邪术,杀人,吃利息,侵吞孤儿财产,诬蔑贞女,奸淫妇女,杀害子女,临阵脱逃,作伪证,偷盗酗酒,贩毒吸毒,赌博,食用穆斯林禁食之物等,均被视为“大罪”,而其他轻微的过失或错误则被视为“小罪”。如:那人偷盗酗酒,罪性得很。

尊月 回族宗教信仰习俗。即以新月为尊。看见新月,马上决定封斋或开斋。